近日,我院外四區李曉輝主任帶領他的團隊成功爲一名67歲的升結腸癌女患者施行了經陰道後穹窿標本取出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NOSE手術)。手術的前半過程與傳統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無異,區別在于標本切下來後不是通過在腹部作切口取出,而是在隱蔽的陰道後穹窿切開一個小口,把標本取出來,然後在腹腔鏡下實施橫結腸回腸吻合。這就是目前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超微創手段——經自然腔道標本取出手術(NOSE手術)。
NOSE手術的特點在于術後腹壁無輔助切口,術後腹壁僅有幾處戳卡疤痕,該技術通過常規微創手術器械,結合獨特的標本取出途徑,既保證了腫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時也達到了最佳的微創效果,相比傳統的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遺留的5-8cm的小切口,NOSE手術僅有幾個直徑0.5-1.0的小切口,愈合後幾乎看不到疤痕,NOSE手術將微創的概念發揮到了極致,大大縮短了患者病情恢複的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是目前國內外領先的手術方式。
李曉輝主任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于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他們通過不斷地外出學習,把腹腔鏡等行之有效的微創技術帶回普甯,爲廣大的老百姓服務。此次手術是李曉輝主任自去年以來成功完成的第5例NOSE手術。之前,他已經成功爲4名直腸上段癌、乙狀結腸癌患者施行了經直腸標本取出的NOSE手術,經取得十分滿意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手術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一直以來結直腸癌的手術方式分爲開腹手術、常規腹腔鏡手術、Nose手術。傳統開腹手術的切口長約10-15cm,創面大、術後臥床時間久、疼痛程度重,且容易並發腹壁切口疝、腸粘連、肺部感染等術後並發症,在微創時代來臨的今天,顯然已經淪爲過時的手術方式。常規腹腔鏡手術因手術標本的原因,仍然需要在腹壁做一長約5cm的小切口。NOSE手術則將這個小切口也徹底變成曆史。隨著微創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微創技術的迅猛發展,微創手術已毫無爭議地成爲了當下外科舞台的重要角色,而NOSE手術堪稱微創中的微創。
NOSE手術比較適合分期早、腫瘤體積相對較小的結直腸腫瘤,手術創傷小、恢複快、疼痛特別輕,早期便能下床活動,不僅可以早期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複,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因長期臥床帶來的相關並發症,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圍手術期體驗。
李曉輝主任開展的NOSE手術填補了我市在此項領域中的空白。NOSE手術的開展完美地契合了當前蓬勃發展的加速康複外科理念,進一步豐富了結直腸腫瘤的治療手段,爲患者提供了更多地選擇,帶來了福音。 |